殷国安:上海九大国企高管降薪,觉悟高?
据上海国资委相关人士透露,上汽集团、电气集团、百联集团、锦江国际、东方国际集团、国际港 务集团、广电集团、纺织集团、中铝上铜公司等九家上海国有大型企业高层将率先带头减薪,并缩减差旅费、会务费等开支。据透露,此次上海国企高层减薪幅度不等,最高降幅达40%。(2月1日金羊) 我们不难理解,上海国企高层的减薪是应对全球金融海啸冲击的措施。但是,我们也会问这样几个问题:一是上海共有多少大型国企?九大国企高层减薪之外,是否尚有其他国企高层尚未减薪?二是九大国企高层的减薪幅度有多有少,是按照什么原则计算出来的? 对于这些疑问,新闻报道中还是有所交代的,“这九家企业本着合理有据、慎重有度、有奖有减的原则,明确对系统内领导和职工收入分配提出意见,职工不增加工资,则领导不增加工资;职工减工资,领导首先减工资。”以上原则又产生了另外一个问题,即这个“原则”是从何而来? 看来我们只能得出这样的推论,即上海九大国企高层主动降薪的动因来自企业内部,高层自己确定了减薪原则和方案,这就是说,上海国企高层降薪是这些国企领导的决策,源于他们的觉悟。而上海国资委有没有出台一项制度,对全球金融海啸冲击下的国企薪酬问题作出规定呢?看来是没有的。 如果国企高层降薪是来自企业领导的觉悟而不是国资委的制度,那么,虽然我们应该表扬一下他们的觉悟,但在经济管理中只讲觉悟而缺少制度,则是一件不幸的事情。一是只讲觉悟、没有制度是靠不住的。我们能把经济活动寄托在人的觉悟的基础之上吗?像马明哲就认为自己拿6000多万年薪是应该的呢!二是只讲觉悟、没有制度必然是不公平的。那些自己不愿意降薪的就可以不降或少降,结果只会造成老实人吃亏。所以,对于国企高层降薪,国资委应该有制度、有标尺,让所有的国企可以对照标准,对号入座,不降肯定不行,降了也只是按章办事,自然也无需表扬。 国企薪酬管理处于无序和失控状态,是一个老问题。有的企业以强调“经营者个人贡献”为由自定高薪酬,有的企业实行“股权激励”,结果国企高管获得了高额报酬,企业盈亏却没有人关注。国企高管与员工收入差距大、高管自定薪酬、薪酬与绩效脱节现象,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也引起人大代表的重视。对于应对此次全球金融危机,我们对主动降薪的国企高管进行表扬,对不愿降薪的只能由他去,终究不是个办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