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瓯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福建之建,建溪之畔,又见建瓯 [复制链接]

1#

建瓯办公室官方标配-一套茶具

By柚子

福建之建,建溪之畔,又见建瓯

原创:柚子

编辑:不好龙的叶工

审核:鱼娘娘

说起中国茶道,大家定会联想到两宋时代的斗茶和绣茶文化,史上最著名的斗茶与绣茶主器——建窑建盏。“建盏”产自“建窑”,“建窑”是我国著名的古窑之一,有大量遗址位于今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各地(古时隶属建宁府瓯宁县)。而我们今天来到的建瓯市,就紧挨着建阳区,建瓯的“瓯”,即瓯宁的“瓯”,可见建瓯与建盏、建窑也有着潜移默化的的关联。早在宋朝,就有文人墨客称颂它“建安瓷盌鹧鸪斑,谷帘水与月共色”。鹧鸪斑建盏也是被两宋皇族、文人雅士追逐的稀罕茶器。茶具、茶艺、茶文化已潜移默化的渗透进建瓯人的生活。一套茶具那定是建瓯人日常生活标配。

“X领导待会过来,大家先坐会,喝点茶!(喝茶划重点)”随后就是洗茶泡茶斟茶品茶,我们惊讶于这短暂的等待也要来一套喝茶流程。在建瓯,喝茶就跟多喝热水一样流行。茶山调研完,不禁恍然,或许是历史积淀了建瓯人独特的待客之道。

去年(年)4月第一次去到建瓯调研的我们,被无情的太阳晒到当场买短袖,但丝毫不影响建瓯美食征服了所有人的胃。同年冬天先后再去过几次建瓯,是可谓“名不见经传,有特色可品”(来自鱼娘娘的感叹)的低调小城无疑。爱了爱了内心os:主要是爱上了光饼。

建瓯鸟瞰(小无人机一度在云际山失控)

By二亮操作的无人机

建瓯[jiànōu]它来了!

武夷山大名鼎鼎,人们对建瓯却鲜有耳闻,其地处武夷山脉东南面,鹫峰[jiùfēng]山脉西北。建瓯本君也是一斜杠青年,古建州/建安/瓯宁/芝城/中国笋竹城/中国根雕之都/北苑御茶园。

建瓯市区位图

制图:柚子

建瓯(古属建宁府建安县、瓯宁县)简称芝。建宁府府衙驻地、建州州衙驻地。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多年,是一座多年建县史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是“福建”历史上最早设置的四个县之一,福建历史上最早设置的府,福建之建即取之建州(今建瓯)。

建瓯区位

制图:二亮

建瓯溯源

01

历史悠久,格局完备

汉立建安县(年),是福建省最早的*治、经济、交通和*事中心。吴置建安郡(-年)历时多年。至唐初设建州(-年),历时多年,福建第一州。五代建帝都(-年),王延*在建州称帝,现建瓯都御坪,是当时闽国都城皇宫“太和殿”的遗址。鼓楼前身则是闽国皇城南面的观景楼。宋升建宁府(-年)历时多年,具有中国历史上罕见的“一州二县三衙门”的行*格局,是福建历史上最盛大繁华的城市。九二县改市(-年)民国二年始称建瓯。

建瓯老城鼓楼

By柚子

建瓯贞元阁

By柚子

古建州城素有“一城三衙三学府三山六水七座桥,三十六条棋盘街七十二条经纬巷。”之说,历史悠久,格局完备。今建瓯老城区护城河依稀可见。不难看出,建州古城营建中,梳山理水的城市框架构建思路,以及采用棋盘式的道路系统均已体现了城市设计的理念。其中,衙门和学府是当时城市重要的公共服务设施。古城以唐州城为核心,向北拓展,经历了元古城,后又逐步向北向西发展,至明时古城,规模最大。

古建州城图(拍摄于史志办)

城市演进

02

三江六岸,组团联动

自建州府建成以来,建瓯经历了4个跨时代的发展阶段。古代建州府城呈现临水发展1.0模式(单核发展),这一时期,城市承担着*治中心、经济中心、*事防御的功能,发展传统农业作为主导产业。近代建瓯县城东西向跨河发展2.0模式(夹江发展)。铁路枢纽的开通,教育事业的发展,城市工业开始萌芽。年随着合福高铁的建成通车,城市继续向北拓展,形成南北联动发展3.0模式(跨越发展),枢纽经济更加突出,工业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未来随着笋竹城片区、木西林片区等区域的成熟,建瓯将实现多区域协同发展的4.0模式(组团发展),各组团的职能更加突出,多组团互补共赢发展,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的“三江六岸”的城市空间发展格局。

建瓯城市空间拓展图

制图:非常规划城市设计项目组

城市特色

03

唯美食与艺术不可辜负

说起建瓯的印象,无疑是美食与艺术。每一道菜都有自己的故事。建瓯东峰镇凤凰山茶园作为北苑御茶发源地必须拥有姓名。徐墩镇的根雕艺术想必定会让你大开眼界。

美食种类丰富、独具特色,建瓯有“闽北食府”的美称。在糅进了当地的红酒、陈醋等调味之后,其饮食逐渐形成了香、酸、甜、辣兼备的基调,形成了兼具闽地南北风情、集众家之长的别致饮食风格。

光饼

zoomin光饼中间的小孔

左图By柚子;右图来源于网络

光饼,光听这名字只觉此物不简单,而它不是会fa光的饼,得从戚继光抗倭说起。据福州府志记载:明嘉靖四十二年(年),抗倭英雄戚继光率*入闽追歼倭寇,连日阴雨,*中不能开伙,戚继光便下令烤制一种简单的小饼,用麻绳串起挂在将士身上充当干粮。建瓯人也将光饼切成两半,夹五花肉、葱段或炒酱菜,制成“建瓯版肉夹馍”。爱上建瓯从第一口光饼开始,最好吃的要数都御坪上甲方买的,火车站的都不行。

甲方爸爸!感受到我的疯狂暗示了吗!!!

豆浆粉(豆腐娘粉)

粉泡在豆浆里是什么味道,嗯,是好吃的味道

图片来源:网络

不到建瓯很遗憾,没尝娘粉枉一趟。独树一帜的建瓯豆腐娘粉(豆腐娘为建瓯方言,即豆浆),有着近年的历史。豆腐娘粉保持了米粉本身的Q弹柔嫩,再加上建瓯特有的红酒做调料更添香浓,又多出几分豆浆特有的清香鲜甜。出于好奇,吃了一碗,从此走上吃粉的不归路,味道实在是“奇怪”的很惊艳!据说吃完豆浆粉,建瓯人一天的生活才真正开始。

耳边就想起了舌尖上的中国BGM......

纳底

纳底图片来源:网络

关于“纳底”这道菜的由来,调研过程中,我们听到了两个版本。

——A讲,内战那会,有八路*进村,遇到了一个正在纳鞋底的老奶奶,她做了这道菜招待了八路*,因此得名纳底。(口述无从考证)。

——B讲,有一人家,突然来了宾客,主人连忙去厨房,将所剩无几的菜都一股脑煮了一锅,所谓纳所有菜底,此菜也寓示主人热情好客。

而度娘说,旧时慈母常边烹制这道菜边争分夺秒地为儿纳鞋底,因而后来人们便称此菜为“纳底”。总之,是一道寓意极好充满爱意的美食。

建瓯美食众多,又诸如建瓯大肠粿、芋饺、建瓯板鸭、挖地、清蒸雷笋(一顿饭吃了甲方三盘)等,篇幅有限,更多美食建议自行前往建瓯体验。

茶文化

东凤镇凤凰茶山

By柚子

去往建瓯东峰镇凤凰茶山的山路岂是十八弯能够形容的,车子一路向东,在山间飞一般的疾驰。或许是司机师傅听着《下辈子不做男人》心情愉悦(时隔半年再去建瓯,同一个司机同一首歌),车技感人(堪称“凤凰山车神”)。去茶山的当天,适逢茶神节暨第五届茶协会换届选举,热闹非凡,每个人都好像自家要过喜事一样喜庆,大家聊茶品茶,足以见得建瓯人对于茶的热情。东峰镇上走一遍,喝了鼎鼎大名的“*茶”(建瓯制茶领*人物刘*),想必定是极好的茶,不懂茶的我们都只觉意犹未尽。留在脑子里的关于建瓯茶的关键词非“水仙”“矮脚乌龙”莫属。

至今,建瓯仍有像茶协会这样的民间组织,开展一年一度的茶神节、斗茶、换届选举等活动。建瓯民间也沿袭了各种茶礼茶俗,茶文化深入建瓯人民的日常生活。至此,对于调研全程被喝茶的事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建瓯茶科普

建瓯茶有着千年古茶都、中国贡茶之乡之称。北苑贡茶源于五代十国闽龙启元年(年),有着独步中国茶业千余年的贡茶史。北苑御茶园缘自茶农张廷晖将凤凰山及其周边方圆三十里茶园产业献给闽王而受封“阁门使”,旋即成为闽国御茶园。也因此张廷晖成为茶史上唯一受皇帝和朝廷赐封殊荣的普通茶人。御茶园的兴盛朝廷对其屡屡加封追褒,引发民间重德崇善情感,尊其为茶神,也是中国民俗文化及茶文化中唯一以真人祭祀的茶神。又由宋至元至明,历代朝廷都在北苑建立“龙焙”,茶品登峰造极,名冠天下。周绛《补茶经》载:“天下之茶,建为最,建之北苑,又为最。”

根雕艺术

根雕艺术品

By柚子

一段貌不起眼的树根,经过根艺美术师的精雕细琢,将“化腐朽为神奇”,变成一件美仑美奂的芝术珍品。根雕艺术在建瓯形成独特的文化产业,名声鹊起。其主张“去尽雕饰贵天然”,在手法上追求三分雕功七分天然,以“少雕多留”达到“天人合一”的妙趣。建瓯根艺起始于60年代末。插队知青屠羽、屠岗秉承父业开始制作根艺。受其影响,到90年代,民间根艺爱好者已遍布建瓯城乡,并出现了一些佼佼者。

根雕城规模之大,用城形容似乎一点不为过。只叹根雕城门可罗雀,大抵是这一艺术品价格不菲,不足以在普罗大众中普及。因此,此城展示功能大于销售。参观途中,偶遇了一件获奖作品(左一《倩影》emm……编者自取)一个留给看客无数遐想空间的作品,渗透了中式美学留白艺术,相比之下,右一就显得直抒胸臆,少了一些含蓄之美。

传统工艺

“弓鱼”技艺,用"绳索"一端穿过鱼鼻扎牢,另一端绑扎在鱼的肛门下,并用草绳绑住,把鱼弯成弓形,鱼肚里的水留而不泄,以达到活鱼保鲜保活的目的,一般冬天可保活4-5天,夏天可保活1-2天。这一独特的传统工艺仅在建瓯一地流行。调研过程中,我们在马坑水库边上看到了正在“弓鱼“的大叔,好奇的前去围观。

正在弓鱼的大叔

By结棍姐姐

后记

认真调研的我们的小伙伴,翻山越岭在所不辞。一顿午餐吃三盘笋那绝对不是白吃的。哈哈。

调研中的小伙伴们

By柚子

相关阅读——

出差旅行途中的奇闻轶事?美食美景?

还是让人忍俊不禁的爆笑大事件?

不论你是开心的?逗比的?还是伤感的?无奈的?

抑或是愤怒的?愤慨的?

欢迎投稿来分享你差旅途中的心情吧!

体裁形式不限,征稿发送至:

extremeplanning

.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