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瓯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八十娶妻发后堀 [复制链接]

1#

八十娶妻发后堀

*老公,字伯椿,系邵武和平镇*峭第21代孙,建瓯房道吉阳镇大夫村隐斋公第十五代孙,行正公处士,老年隐退后迁居高阳安浆村*墩自然村。为人忠厚,幼习儒业,生长大夫见元运衰微隐居不仕僻处*塘筑室为家,以乐田园。越数年在家之左地名*墩建宅一所,移居于此,当居*地墩之时,入横经出负来亘刍牧牛,由*墩对门直上得一小窟,在此洗桨,其窟原自生于成,有天然地造之趋,水清山秀之妙,卷卷不置因结卢而居。八旬之老夫卢结何处?公应之曰:后堀。故以为名。过数年,见其地之形势如荷叶,颜之曰荷墩。公生元延佑间,卒大明建文间,高寿九十七,葬吴坑后门,土名傀儡棚,上至仑顶,左右俱至窠为界。娶刘氏,继娶李氏,生女一,三娶王氏,生子四:牧牛、观保、老实、元拿。裔孙纪官,箴仝修谱而歌曰:追思我族兮,大夫分支,追思椿公兮,到此开基。噫噫嘻!老公发嗣,年逾古稀。老蚌生珠晚,非关梦到迟。辛勤创业,约略可知。一生康泰过,精力为穷疲。一生修德,后昆戴之。考其终命,寿近期颐。彼苍不弃,同赐麟儿。连弄璋兮,理弈宜垂裕吾,裔与有荣施。*老公教育子女要谨遵*峭祖训“官不忘民,民不忘本,贫不失志,富不忘贫,堂正诚实,廉洁清贫,勤劳俭朴,诸事严谨,孝敬父母,善待他人,自强不息,造福子孙。”

*老公“八十娶妻发后堀”在建瓯一带有着动人的传说:

相传明朝时期,在高阳*墩村住着一户外来的单身老头,其姓*,为人厚道本分,乡亲们都亲切称呼为*老翁。

*老公妻子早故,生一女,嫁现小外村,自己便在*墩村独居生活。晚年到现后堀*肖崙山放牛,一直到后山窠。

在村子东面有一座海拔高达多米的山峰——南岭峰,峰体峻峭挺拔,峰顶却平坦,立峰之巅,清风徐来,神清气爽;极目远眺,众山尽收眼帘,荡气回肠;低首俯视,山腰云雾缭绕,宛如蓬莱仙境,环顾四周,鸟语花香,如临世外桃源。南岭峰四周草木茂盛,山顶一股清泉沿涧而下,水质甘冽,水声叮咚。正是放牛的好境地。*老翁索性在山顶搭盖起一间茅草屋,一边放牛、一边赏景,别有一番乐趣。

一天傍晚要回家时,那些牛总是赶不回来,在山窠中小洼地打滚,他只好那里建一小草棚让牛住,年久日深,那个小洼地被牛滚得很深,突然发现一个大黑磁缸,揭开盖子后发现里面装满了白花花的银子,大约有上千斤,心时非常高兴。他想,这里有这么多银子捡到,说明这里风水很好,他就在这里盖房子住了下来。这个房子就在现后堀*氏祠堂位置,拾银处为现祠堂边的大水塘,塘底有一大一小两个坑,装银的一个是古代的莲花缸,能装水斤,另一个是酒缸,约能装水斤。如果你到后堀时村民在清理水塘的话,就可以看到这两个坑。因为这个坑(本地话叫“堀”)他放牛的山后面,所以就取名为“后堀”,这就是大富村后堀的来历。

*老公得到白银后,想试探一下女儿的心,看女儿有没有依靠。他将白银装进菇篓底部,上面用芋头盖住,来到女儿家,女儿一贯看不起老父亲,特别是看到他衣裳破烂,背着一篓芋头到她家,心进很不高兴。他故意说:“女儿呀,父亲今天来看看外甥,没什么好东西,只带一篓芋头给你们当菜吃。”女儿说:“芋头有什么好吃的,我家里多的是,你还是带回去自己吃吧。”说完再也不理父亲了。看到女儿爱理不理的,老人的心凉了,他将竹篓放在大门后边去凉亭闲谈了。快到中午时,小外甥来叫他爷爷吃饭,“俺公,吃饭了”,*老公误听成是叫“外公吃饭了”,就大声回答“来了。”谁知外甥却说“我是叫俺公吃饭。”饭后,女儿认真地对*老公说:“我有三个儿子,还有公婆,一家七口人,家里生活困难,无法抚养你,你还是找个寺庙过老吧!”

听了女儿的伤心话,老人的心凉透了,二话没说就走了,而女儿连半句留父亲的话也不说,反而说:“要走就早点走,你把那芋头也带走,不要放这里占地。”老人背上芋头垂头丧气地往回走,当他路过独桥子村时,看到一群正在溪边洗漱的女人,传来阵阵爽笑声。

触景生情,*老翁心中不由生起老而无伴凄凉,同时也萌发“找伴”的念头。以前,因为贫穷,一直不敢有“娶妻”的非份之想,现在腰缠万贯,底气足了,这种想法自然强烈,有所顾忌的就是自己上了年纪。

*老翁壮着胆子打隐语朝着每个碰面的女人试探地问:“80年的老竽头还可以做种吗?”(隐语是80岁的老头子还可娶女人吗),一个个妇女都回答“不能”。正当*老翁失望时,一个约十八、九岁的洗衣服姑娘天真地回:“只要保存得好,也可以做种。”*老翁内心一喜,说:“小姑娘,谢谢你的良言。”并立即从篓里取出一块银子放到了少女的洗衣桶里,便高兴地折回家了。

当这位姑娘回家后,把刚才发生的事告诉父母。其父预感事情不妙,因为女儿收了*老翁的银子,就等于是答应对方提亲。

第二天,*老翁果然一身新装,带着重金来到姑娘家提亲。

连续两次托媒都没有成功,女方父母以为*老公一个放牛郎一定是个穷光蛋,所以当老人第三次托媒上门提亲时,说:“要我女儿嫁给老头子,除非拿出与我女儿体重相等的白银来,并要先交八千两白银作为定金,一个月后大红花轿来接,但女儿体重要当场过称,不够的要当场补足,否则,定亲银子不退。”以此来逼迫对方知难而退。*老翁一听此言,内心暗暗高兴,一口答应了女方父母的要求,并立即找了六个木匠把一栋六栟五直、八间卧室、四个厨房、一个大厅的新房装修一新,选好吉日良辰,花了两银子(当时女方体重96斤,按16两称算合两重),姑娘父母无奈,只好把女儿嫁给了*老翁。

当时姑娘年仅18岁,而*老公已是80高寿之人,姑娘根本不愿意,机以说是老人用白银买来的,也可说是姑娘父母一句气话“气”出来的。所以,自从结婚一个多月了,还是各睡一间房,而且姑娘连吃饭都不同桌,可以说是个假夫妻。但*老公对王氏就像对待自己的女儿一样,对她关怀有加,他想只有让姑娘心服才能成为真正的夫妻。

半年后的一天晚上临睡前,他将密室里的白银搬到自己的睡房,床上摆多两,地上摆多两,并故意弄得“哗哗”响,同时放大声音说:“银大哥呀!你夜夜陪我睡也够辛苦的,你在这里也发挥不了作用,还是走吧!”姑娘听到老人的讲话声,就从壁缝里偷看。看到床上床下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姑娘的心动了,她想:中国自古有“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出去的女人泼出去的水”的规矩,这么多银子够用一辈子了。

于是,第二天清晨,她把火笼装满炭火送到他的睡房,吃早饭时,也在桌上摆了两套碗筷。老公明知其意,却假意问:“妹子,今天有什么客人来呀?”姑娘笑红了脸,害羞地说:“咱们不是两个人,还有什么客人?”这天晚上,他们终于圆房了。从此以后,夫妻俩恩恩爱爱地生活了十七年,生了四个男孩:牧牛、官保、老实、元拿。经过几代的繁衍,人口逐渐增加,峰顶便成为了一个小村子,这个村子就是“后崛”,后来又改称为“后富堡”。解放后正式称为“大富”,这就是大富村的来历。

附:*老公九十七岁去世后,四个儿子均由王氏抚养成人。他们的后代分布在后堀、南平的聪坑、福州台江区、建瓯市东游镇渡潭村、房道镇萧历村等。四个儿子的名字据记载为:希望长子随父放牛,故名牧牛;次子长大后能当官,故名官保;三子能做个老实人,所以名老实;至于四子为何叫元拿,则无记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