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症状 http://www.bdfyy999.com/m/看张小兴的一份资料,有一条特别吸引我,那就是“传承谱系”。第一代,许家有,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窑建盏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第二代詹桂溪,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窑建盏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第三代,张小兴,建瓯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建安盏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第四代,张冰倩,张小兴的女儿,已申报建瓯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建安盏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张小兴,福建建瓯人。年开始就在莆田学习根雕艺术创作和鉴赏,后来在建阳詹桂溪处学习宋代建盏的鉴赏和收藏知识。他从事建盏研究与收藏已有30余年,对老盏的胎骨、釉色、器形颇有研究,对传统建盏的美学品鉴上有着很深厚的造诣。因此对艺术品的鉴赏颇具慧眼,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这就是所谓的“器物之道”。
年开始,张小兴在传统建盏的基础上,在建阳考亭开始独立烧制新盏。一边烧盏一边向省级非遗(建窑建盏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詹桂溪学习,揉泥、拉坯、上釉……现在的张小兴擅长纯手工拉坯,坚持柴烧,烧制的建盏器型精美,古色古香,釉面斑纹富于变化,质感清晰,结晶体强,产品受国内外爱盏人士认可。
自己的喜好加上时间的投入,“功夫不负有心人”,张小兴能够独立创作,烧制出建盏作品。他烧制的建盏古朴大方,韵味十足,达到了宋代建盏的神韵。同时,他熟练掌握传统龙窑柴烧建盏的关键性步骤和烧制控温技艺。他的作品温润如玉,铁系结晶斑纹明显,胎体油润,自然细腻,不呆板。“贵兴堂”原矿釉所烧制的建盏,每一个既是自然的馈赠,又是匠人的追求。
“贵兴堂”是张小兴的建盏展示馆名称,也是他制作陶瓷器皿的注册商标。一个“贵”字,一是自己的理想是希望烧出珍贵的盏,更重要的是师傅詹桂溪的建盏品牌“贵稀堂”名中也有一个“贵”字。这个命名足见他和师傅詹桂溪的关系以及建盏的传承出自正统。
张小兴的作品多次参加各地各级的文博会。在年他的“建盏天方地圆瓶”荣获第七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陶瓷类作品“金奖”。年11月,获得了建瓯市人民政府评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建安盏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称号。
走进“贵兴堂”,有红木家具、书法字画、新老建盏……最吸引我的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福建省书法家常务理事、南平市书法协会主席尹群贤写的一副对联,“洗砚春波临褉帖,烹茶秋夜和陶诗”,文字中透出的韵味,可以感受到主人的雅趣。坐定后,边喝茶边聊,话题当然还是建盏。
张小兴说:“搞收藏是自己的一份爱好,做建盏也一样。建盏是山和水的相遇,是土与火的艺术,制作建盏其实是一种快乐。每一个器物都是自己心中所想,也就是‘物由心生’”。这是他多年的感悟,“物由心生”,一个好的建盏不仅能产生把玩品茗的愉悦心情,还是对生活美学态的一种度体现,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于是玩盏制盏带来的自得之乐趣自在其中。所以选本土最纯净的秞石是每个匠人的初心,以平凡心制不平凡盏。
在张小兴看来,热爱艺术、传承技艺不是单是自己的事,还希望得以延续。女儿张冰倩受他的影响,对建盏产生浓厚兴趣,并在高中选择了美术专业。年在福建农林大学设计专业学习的她,期间跟随父亲学习建盏的原
料配置、拉坯、配釉、修坯、上釉、烧制等十多道工序。张冰倩悟性极高,能熟练掌握和独立完成这些工序。年至今,在建阳小湖烧制建盏,有兔毫、油滴等作品。因坚守传统技艺,所以她的作品胎体老气、釉面光泽,仿古韵味十足,仿宋效果好。近年来,在各类展评中不断提高,得到同业的好评。
因为共同的爱好,张小兴父女俩经常在一起切磋建盏烧制技艺,研究釉面斑纹、研发新的器型。期间,不忘向师傅詹桂溪学习。他们经常到建阳小湖詹师傅的龙窑前实地观摩学习,师傅也悉心传授,对他们进行专业方面的指导。
想起开篇的传承谱系了,手工制作工艺美术是生产者的艺术,也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一个表现。所谓“水有源,树有根”,手工传承技艺“传承”二字尤为重要,是手工技艺的根系所在。这样的“传承谱系”就是“师出有源”,它仿佛是建盏烧制的纯正的“DNA”密码,让建盏技艺走向时光的深处,千年窑火,代代不辍。